培好“土” 选好“苗” 辽宁精耕细作预算绩效管理“试验田”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省财政厅每年都组织开展以绩效评价为主导的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通过近五年试点工作的持续深入,预算绩效管理“试验田”里的“品种”逐步多元化、创新化、优质化。省财政绩效评价,从全方位出发,已覆盖政府、部门(单位)、政策(项目)三个层级;从全过程出发,已覆盖自评抽审、绩效重点监控、单一年度项目重点评价、项目中期评价等不同时间轴。此外,还在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财政政策综合评估等方面有所突破。
2023年,省财政厅在充分总结往期试点工作“种种子”收获的宝贵经验基础上,采取培好“土”、选好“苗”的举措,促使预算绩效管理“试验田”再扩大、又更新,在全覆盖的在广度和深度上迈出“跨越性”步伐。
一、双向共赢,优化试点“土壤”
试点工作由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沃土产硕果”,第三方机构能力“行不行”,直接关乎试点工作成果“好不好”。因此,省财政厅十分重视对第三方机构的长期培育。一是“宽进”,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信用管理平台,不设壁垒、不搞屏障,“零门槛”广泛支持和引导“新”机构持续萌芽、壮大;二是“强质”,省财政厅以高标准确保试点工作硬质量,从严、从高、从快设置试点工作达标要求。工作前,组织全部成交机构召开工作启动会,明确工作重心、细化阶段任务、分享有关经验、畅通交流渠道。过程中,对方案设计、指标建立、初稿形成、终稿确定等工作进程步步把关、全链跟踪。第三方机构队伍从“扛不起”“撑不住”,历经省财政厅几年来的“质量拉练”,试点工作成效和参与机构能力年年“拔节”,实现“双赢”。“新出发”的黑马不断涌现,“跟不上”的知难而退被自然淘汰,“跑得快”的又从参与的试点工作中汲取养分更进一步;三是“严管”,制发《辽宁省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试点工作行为,并引入考核机制,推动机构间“优胜劣汰”良性竞争,对参与试点工作的机构,只以能力论“英雄”,无论名气多大、规格多高、资历多深,如果工作成果不过关、不过硬,都将被“末位淘汰”。
2023年试点工作中,第三方机构“新”“老”汇集,6家首次“入围”,9家再次“相聚”,为试点工作“土壤”注入全新动能,积蓄稳定动力。
二、因地制宜,选育新老“种苗”
在试点项目的选择上,一是紧紧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这一核心主题,对已有成熟经验的重点评价、中期评价、债务项目评价等“老”品种保留相当比例,对此类项目坚持质量为先,大力提升规范化、科学化、实用化水平,确保评价工作“立得住”“叫得响”;二是在深耕优质“老”品种基础上,对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深水区”和“空白地”,探索“新”品种,取得两个“首次”,即首次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开展绩效评价,首次对政府采购项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省财政厅还计划扩大试点工作正向连锁反应,为被评价项目送“利好”,组织对评价项目所涉领域建立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帮助项目主管部门解决绩效目标不会设、设不好的问题,化被评价单位常有的“不想评”抵触心理,为“我要评”主动意愿。
省财政厅将以在预算绩效管理“试验田”中精细化“插秧育苗”,渐进式推动“好品种”推广复制,以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为“小切口”,在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上贡献“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