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辽宁财政探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近年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绩效管理的守正创新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地区、各层级探索步伐接续展开,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实践成果,“星星之火”升起“燎原之势”。2024年,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大基础”已坚实筑立的背景下,辽宁财政首次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探索以加快推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新突破、促进预算与绩效管理新融合、探寻零基预算改革实践新路径。
一、制度为序,“三管齐下”,探索路径“精而准”
在探索路径上,省财政坚持“双轨并行”,一是紧扣国家和省“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的政策要求,制发《关于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夯实制度基础。二是锚定综合性支出、基本支出(公用经费类)、特定目标类项目3大差异化类别,分别选择1个典型性项目,做深、做实全口径或部分口径成本绩效分析,力求项目选择一针见血,不走捷径、不走弯路。
二、“做”以致用,“双效联动”,试点成果“实而丰”
从试点成果上看,一是形成了4个“立行可用”的显性成果。在制度研究上,制发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符合我省实情、符合工作实际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任务、措施等,实现了我省成本绩效领域纲领性制度的“零突破”。在资金分配体系上,构建了全省高校生均支出综合分配体系,提出了“基础拨款+竞争性项目拨款+绩效拨款”的整体财政拨款框架。在成本标准建立上,创建了监狱系统(办公区)通用能耗标准体系、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筑了以环节为区分的监测类项目支出成本标准。在基础工作提升上,通过以成本绩效管理为基线开展的实地走访、调研,为项目单位运行中的各类问题逐一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立了一系列工作规范,为全面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做出贡献。二是形成了4方面“计在深远”的隐性成果。在理念树立上,进一步强化和重构绩效意识,促使绩效管理理念从达标向值得过渡,从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向花钱必问效、问效核成本、无效必问责过渡。在管理融合上,对预算流程梳理重塑,将成本概念贯穿预算始终,以成本要素作为预算和绩效一体化深度融合的“黏合力”,以及实现现有预算分配方式向零基预算转换的“连接线”。在标准建立上,在原有“服务-支出-绩效”标准间以“成本”穿针引线,确定“最好”“较好”“一般”效果分别对应的成本水平,促进公共服务、成本定额、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标准协调统一。在结果应用上,为科学化实现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提供支撑,促进“花多少钱”与“见多少效”间充分体现应有的高匹配度和强关联性。
三、持续发展,“两级协同”,实践影响“广而远”
改革,是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过程。通过本次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一是在工作流程、技术规范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经验,为可持续发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基础。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选择重点领域,以建立完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和资金分配体系为基本目标,深入探索成本绩效管理。二是省级成本绩效探索的“破冰之旅”,带动和引领市级财政纷纷踏上“改革之路”,本溪、辽阳、鞍山、葫芦岛等市也陆续在公用事业等领域开展了成本绩效试点工作,对于推动我省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向下贯通、广泛传导、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